当前位置:医疗资讯网 > 快讯

华人超市,老板清一色的温州人

来源:投资界   日期:2024-11-28 04:46   点击量:8081   

2005年左右,美国的华人聚集区纽约皇后区法拉盛,开始出现第三次“超市霸主之位”的交接。

法拉盛是美国第二大唐人街,这块区域原有超市主要由犹太人或意大利人经营,1980年代开始,被中国台湾、香港移民和韩国移民开的超市所挤占,但到了1990年代,温州和福建新移民开的华人超市又发展了起来,开始挤占老移民的地盘。2005年左右,温州移民渐渐在这场“超市大战”中占了上风,说着粤语的广东老板渐渐变成了温州老板。

法拉盛的美国主流零售店铺也被华人超市所取代,韩国超市被边缘化,意大利人与犹太人的超市,则早已成为历史。据美国《世界日报》的报道,法拉盛人气最旺的超市,老板几乎是清一色的温州人。

《南方都市报》的专栏作者于晓丹,移居纽约多年,曾专门写到了纽约的华人超市:“在不长的一条缅街上,现在至少已开有六家大型超市,整个法拉盛地区至少有二十家。艾姆赫斯特现在已经是纽约皇后区第二个中国城,华人大型超市也从原来的一家一下子变成如今的六家。六家超市的老板,除了香港超市仍是老香港移民、香港曾经的艳星叶玉卿的老公,其余都是温州和福州新移民。”

2005年左右,国内媒体也开始注意到“温州军团”在北美华人超市界的后来居上之势,不仅在华人商圈快速崛起,还走出了唐人街。2006年的一篇报道中就写道:“‘温州人正在大举进军新泽西州’”,已成为近年来美东华人社区热门新闻之一。”

其实不止美国,温州人的超市还开到了迪拜。在迪拜,温州商人孙建省开的温超已经成了迪拜华人无人不晓的存在。

“温州帮”已经渐渐在华人超市这盘生意里,占据了主要位置。

“混战”法拉盛

2001年10月,位于美国纽约皇后区法拉盛主要街道凯辛纳大道的一家美国连锁超市ASSOCIATE关门歇业,一名名叫虞锡龙的温州商人,用150万美元接盘,当年年底,就开出了一家店面面积达1400平方米的中 美超市。

“那也许是最后一家老外超市退出法拉盛核心商圈。”另一位名叫张利惠的温州商人,2007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忆道。

这两位,是温州人在纽约开超市的源头人物。

上世纪90年代,大量温州移民开始涌入美国,虞锡龙和张利惠就是这个时期来到美国的。与其一同进入美国的还有老乡吴宽和,他们都来自温州市七都镇。

随着这波移民浪潮,温州商人开始渐渐介入超市这一门槛较低的行业。在温州人进入纽约超市行业之前,1980年代至1990年代,法拉盛和艾姆赫斯特生意*的华人超市,大多是由中国台湾移民和广东移民所开设的。

当时还有一个大的时代背景:纽约华人过去聚居在曼哈顿下城,1980年代末至1990年代,华人逐渐向皇后区的法拉盛、艾姆赫斯特及布鲁克林八大道等扩散。张利惠三人到美国时,正是法拉盛华人区发展起来的时候。

那时的唐人街由广东人掌控,虞锡龙、张利惠、吴宽和三人不懂粤语,也不懂英语,在见工面试时,根本没有老板愿意雇佣他们,连餐馆打工的机会都没有。于是三人只好在法拉盛摆摊,卖一些小商品和蔬菜。

但摆摊比给人打工强,一个月能挣三四千美元,三人从路边摊,到在超市租下铺位,一点一点地积累下了*桶金。

完成原始积累后,1993年,虞锡龙在法拉盛东百老汇和凯辛纳大道交界的东南角开了一家龙兴超市,这家超市是温州人在法拉盛创立最早的一家超市,龙兴超市发展稳定后,他又在东百老汇开了另外一家鹿城超市。后期开出的新中国超市,虞锡龙也是股东,而另一位合伙人也是曾经在法拉盛缅街路边摆摊卖蔬菜的温州商人。

1996年,张利惠在法拉盛开出了中国城超市,他当时的合伙人除了吴宽和,还有福建侨胞邓龙。邓龙来自福建厦门,贩卖大陆冬菇起家,成立了龙胜行办庄,做食品进出口生意,张利惠找他合伙,是为自己找了一家稳定的供货商。邓龙也代表了“福建帮”在华人超市零售界的势力。同一年,法拉盛一家越南华侨经营的超市连年亏本,寻找卖家,张利惠也接了下来,想要把中国城超市发展成连锁。

2001年开始,大陆新移民数量增加,华人超市也迎来了高速发展期。这一年,中国城超市开始扩张,在另一个华人聚集区艾姆赫斯特开出分店。年底,虞锡龙在凯辛纳大道的中 美超市也开门营业,一共六个合伙人,5个都是温州人,另一个是台湾商人林士城,做蔬菜批发生意。

2003年7月,占地1400平方米的金城发超市在法拉盛凯辛纳大道开业,股东是吴宽和,拉了印尼水果批发商潘宝城做合伙人。12月,中 美超市进军新泽西州,收购了占地约3000平方米的金川超市。

同样是2003年,张利惠与邓龙分道扬镳,卖出中国城超市的所有股权,另起炉灶,成立了大中华超市。2004年4月,大中华超市进军艾姆赫斯特南边的皇后大道,没多久,又开进了新泽西州。

1992年白手起家的三个温州人,张利惠、虞锡龙、吴宽和,就这样成了美国华人超市界“教父”级人物。以这三人为源头,短短几年间,温州人开的超市,迅速地占领了纽约的几大唐人街,大丰、新中国、黄金、中 美、金城发……仅在法拉盛,就聚集了十几家以温州资本为主的华人超市。

不仅如此,“温州军团”后期还走出纽约唐人街,进入了费城、波士顿等地。据美国《世界日报》2007年的不完全统计,“温州军团”仅在纽约零售业的投资就已超过一亿美元。“温州超市”在纽约形成了一种经济现象。

作家于晓丹在《纽约唐人街的年夜饭及其他》中写道,如今在美国做年夜饭,椒麻鸡、油爆虾、水煮鱼、韭黄炒黄喉、蒜薹炒腊肉,再高难度的菜肴也能实现,因为买菜太容易了,“离我们住处不算太远,有两个华人超市比较集中的地区,一是西边的艾姆赫斯特,一是北面的法拉盛。”

这背后的原因,就是“温州军团”带来的超市业态的繁荣。

“温州超市,购物请上二楼”

就在“温州军团”在北美打得火热之时,2006年,40多岁的温州商人孙建省将“温州超市,购物请上二楼”两行白底红字贴在了迪拜德拉老城区贸易城某栋楼的入口。

与张利惠三人不同,孙建省在进入迪拜之前,已经在国内经营超市,在温州、湖北都开有分店,已经拥有原始资本。他之所以去迪拜开超市,是因为在一次去迪拜旅游的过程中,他发现迪拜的的蔬菜特别贵,一棵大白菜竟然要卖100多迪拉姆,也就是两百多人民币,而且为了长途运输,添加了很多防腐剂,对华人来说,吃到新鲜的绿叶菜基本是个梦。18岁就从商的孙建省嗅到了商机。当时国内超市行业竞争压力也非常大,于是他来到迪拜开发这块空白市场。

二三十平方米,4个人,孙建省就将超市开了起来,取名“温超”。4年后,温超就开出了第二家店,占地450平方米。

温超能开起来,与纽约温州华人超市能开起来的大背景相似,那几年,越来越多的华人来到迪拜,华人聚集的迪拜龙城也建了起来。

2023年,智象出海曾与温超创始人孙建省之子孙靖松有过一次对谈,孙靖松提到,温超最初能够从周边四五家华人超市的竞争中脱颖而出,靠的是薄利多销和产品的多样性。

孙靖松告诉智象出海,当时一棵大白菜售价大概在100迪拉姆,拿货价大概是五六十迪拉姆,其实毛利率算比较高。一般的华人超市或印巴人超市为了多挣钱,不会把外面蔫了的叶子剥掉卖,甚至会将品质比较差的绿叶菜捆绑销售。但温超从一开始就剥掉外叶卖,品质不好的一定不卖。温超当时卖绿叶菜基本不赚钱,保本。迪拜本地人吃绿叶菜很少,绿叶菜一般只有华人超市或印巴人超市在卖,华人的选择范围很小,通过这种方式,华人知道了“温超”。

这其实也是美国温州华人超市发展起来的重要原因,东西便宜但保证质量。和温州老板合作开了法拉盛中 美超市的林士城说,温州人做生意,只要有钱赚,讲究薄利多销,但广东人和台湾人做生意,追求快、多,不喜欢做利润薄的生意。

但靠着薄利多销,2006年时温超一年就能挣几十万迪拉姆。

早期温州华人超市能开起来,还占了一个“鲜”字,这是华人的饮食特色决定的,蔬果要新鲜的,鱼虾肉蛋也要新鲜的。迪拜温超最初靠着一棵新鲜的大白菜打开了市场,纽约大中华超市也是靠着引进活鱼活虾抢占了市场。

此外,品类的丰富性也很重要。大中华超市每天出售上百种蔬菜和上百种水果,不同种类的苹果就有十多种。迪拜温超当时也扩充了品类,比如水饺、馒头、丸子等冻品。冻品的运输、储存成本都很高,温超是迪拜首家售卖冻品的华人超市。

2012年,第二家温超开业2两年后,孙建省决定建农场。为了建农场,他有半年时间几乎什么都不做,只想找一块地,建一个灌溉式农场。在沙漠里建农场,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但孙建省其实要解决的是掣肘超市发展的最重要的一个问题——供应链。

早期无论是纽约的温州老板还是迪拜温超进货,大都依靠中国,比如虞锡龙的新中国超市,2000年起,他就在义乌设了办事处,每周发50个货柜到美国,而温超是在国内采购完成后从广州发货柜。

但蔬果无法长途运输,只能当地或周边解决。为了解决供应链问题,在创立超市时,纽约的温州老板都会选择与一位蔬果批发商绑定,比如大中华的老板张利惠找了福建批发商邓龙合伙,中 美超市的虞锡龙绑定了台湾蔬菜批发商林士城,金城发超市老板吴宽和拉了印尼水果批发商潘宝城做合伙人。

但超市发展到后期,供应链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张利惠对此深有体会。和邓龙合作没多久,两人就分道扬镳。或许正是如此,张利惠对供应链的问题思考得很深入。2006年左右,大中华超市就进入了急速扩张期,张利惠希望通过连锁店多且规模大的优势,跳过中间商,直接大批进货,降低成本。

孙建省也是同样的想法。迪拜饮食以烧烤油炸为主,蔬菜水果基本依赖进口,又贵又不新鲜,而且为了运输存储,会添加防腐剂、保鲜剂,周边国家的进口渠道有限,量有时候也跟不上。要把蔬果价格打下来,且保证供应量,孙建省认为只能在当地建农场。

为了在沙漠里建农场,温超投入了2000万迪拉姆。

“这地真的是用钱铺出来的。”孙靖松说。

2012年到2015年,温超的农场开始有产出,一天能卖出8吨蔬菜,于是2015年,农场第二期又投产了。为了保证本地货源,减少对中国市场的依赖,2019年,温超启用了多功能物流仓库,所有产品实现自产、自储、自销。同样是这一年,温超开始密集开店。

如今,迪拜已经处处是温超的影子,甚至成了中国人在迪拜旅游的打卡景点。近五年来,迪拜华侨华人总数从20多万增至约37万,温超也在这股潮流中迅速发展。

2023年,温超决定进军沙特。在沙特,温超持有100%控股的Trading License营业执照,是沙特首家拥有此执照的华人公司。孙建省的供应链思维也延续到了沙特,温超的零售和餐饮业务将在2024年年底开业,但为了保障在沙特市场的供应链体系,温超已经在沙特东部省的首府达曼自建了一个占地1万平方米的物流仓储和大宗商品批发中心。

温超未来的规划是,到2030年,在整个海湾国家都进行布局,甚至包括东南亚地区。

“能睡地板,也能做老板”

为什么温州人在海外开超市能成?

——能吃苦。曾有一句话来形容温州人:能睡地板,也能做老板。

无论是纽约温州超市“教父”三人,还是迪拜温超创始人孙建省,在创业初期都十分能吃苦。超市行业进入门槛低,启动资金要求低,拼的就是谁能吃苦。

虞锡龙就曾提到,创业初期,他们都是亲力亲为,为了保证货品新鲜,每天要按不同时间进不同的货,凌晨两时进海鲜,五时进水果蔬菜,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几乎天天如此。

1994年至2004年,张利惠为了挑选好一点的蔬菜,每天早上五点就去批发市场进菜,晚上十点才收摊回家。后来当了老板,为了保证蔬果鱼虾的新鲜,他也要求员工很早起来去进货,蔬菜要夜里12点进货,鱼虾要凌晨2点,批发肉类要早晨5点。

孙靖松告诉智象出海,孙建省在温超起步的前4年,每天都干到凌晨一两点,早上5点就去进货,6点多进完货回来再卸货、摆货。

除此之外,温州人能在海外做起生意来,还有一个原因是“抱团”。

比如早期起来的大中华超市、中 美超市,合伙人基本都是以温州人为主,温州人只要一个人出来,接着就会带着同乡、邻里、亲戚都到海外,最终枝繁叶茂。法拉盛挤满了温州超市,早期发展时,这些超市之间还会联合起来搞购物大*,顾客只要到任何一家参加联合*的超市购满一定款额的货品,就可以参加*。

“抱团”还体现在“抬会”。这是温州人自己的民间借贷手段。

2011年,长期研究温州资本的浙商资本投资促进会会长蔡骅曾对《瞭望东方周刊》表示,近十年来,温州民间资本迅速膨胀,到处找投资机会,以2009年山西煤改为标志,温州资本撤出能源领域后,流向海外的数额迅速增加。

而这些温州资本,通过“抬会”的形式,在温州商人之间流通。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王春光在一篇演讲中就提到了“抬会”,一个温州商人想募集资金,只需要摆几桌酒席,利用熟人关系网络邀请五六十人亲朋好友,像路演一样阐述自己的经商策划构想和资金需求,到场的温州人就会借给他钱,当晚就能获得几十万启动资金。抬会后,借款人在借钱的第二个月开始,每个月还一个人的借款,用五十多个月时间还清,越往后利息越高。

《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的报道中也提到了这种方式:标会规模一般是60人,*个月,每个会员拿出1000元交给作为发起人的“会头”,后者一次可筹集60000元。从第二个月开始,会头每月要拿出1000元,其他会员各出500元,轮流提供给会员使用。

一间占地面积法拉盛1万平方英尺的超市,仅年租金就要8000万美元,“标会”成为“温州军团”崛起的资金力量。

出圈之路

近几年,纽约华人超市的饱和也开始成为问题。

譬如作家于晓丹就写道:“如此供求比例,其背后的竞争有多惨烈可想而知。常常是夏天回趟北京,再回来,某家超市就改了名字换了老板。即使是新开张的温州超市,一个月前我们还在感叹它的环境明亮、布局合理、货物充足、客流红火,一个月后突然发现人少了,蔬菜也自然大不如从前新鲜了。”

温州中国城超市集团负责人之一、也是创始人邓龙的妹夫于建文,在2006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提到,法拉盛市中心的华人超市已经饱和,要向周边去发展。

“温州军团”确实也是这样走上了扩张之路。不过向外扩张就难免会遇到其他势力,比如港台系的华人超市:中国台湾人陈河源成立的99大华超市,以及美国老字号的香港超级市场集团。

“福建军团”的势力也不容忽视,于建文也提到,越来越多的福建人,已经由餐饮涉足超市行业,美东以外的地区,“福建军团”的实力还是很强劲。

张利惠的大中华超市应该是众多温州超市中发展得*的,2016年时,其营业额就曾达3亿美元,如今,大中华超市旗下员工超2000人,拥有超23家实体超市,但主要还是集中在东海岸。

美国华人超市的格局,其实仍是港台系、福建帮和温州帮三足鼎立的状态。

如何出圈以及连锁化、品牌化,是纽约温州系华人超市所要面临的问题。

对比起来,迪拜温超的发展路线要更宏大、系统一些。孙建省不但把控了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并且已经扩张到沙特,未来还将布局海湾国家。2016年,温超还推出了电商平台WEMART,是迪拜首家华人超市电商平台。

巧合的是,美国亚裔生鲜杂货网站Weee!的成立时间,是2015年,而2017年,美国在线亚洲杂货和特色食品平台FreshGoGo也在纽约成立。美国温州华人超市需要面对的,或许还有线上杂货生鲜平台的竞争。

参考资料:

《温州人在巴黎:一个社会学的解释》,王春光

《百亿温州资本热炒美洲超市》,21世纪经济报道

《北美华人超市走出唐人街》,曾慧燕,《世界日报》

《纽约唐人街的年夜饭及其他》,于晓丹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